【奋进之笔•就业创业篇】青春因奋斗而美丽 创业让人生更出彩——以“十个一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发布时间: 2018-11-28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创业的人生更出彩。淮南师范学院以“创新·创业·创优”、“自立·自强·自省”的“三创·三自”精神培育为核心,统筹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拓展内涵建设,从“成立一个机构,建设一支队伍,划拨一笔资金,提供一块场地,形成一套制度,开设一类课程,打造一种品牌,扶持一些社团,立项一组课题,树立一批典型”等十个方面,全面推进大学生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校本特色和工作成效日益显现。学校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省级众创空间”、“安徽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AA级)”、“安徽省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淮南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淮南市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基地”、“淮南市市级众创空间”、《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获得“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致富经》、安徽卫视《新闻联播》、安徽卫视《经济生活》、淮南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我校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和大学生创业典型。

  


   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省级众创空间、AA级创业孵化基地

  


  

曹杰旺院长在2018年教育部高校就业创业高级研修班做主题报告

  

  

曹杰旺院长在2017年全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交流

  

  

中央电视台《致富经》、安徽卫视等媒体报道我校创业教育工作

  

一、成立一个机构

创业工作机构独立设置有利于提高执行力。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  )出台,这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起步阶段的标志性文件。当年12月,我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校党委书记和分管就业创业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财务处、总务与资产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兼任。就业指导中心是专门负责就业创业工作的内设二级机构,编制6人。2012年11月,就业指导中心新设立创业指导与管理科,配备1名科级干部专职负责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由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具体分管。2015年7月,在学校新一轮机构设置调整中,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就业创业工作处,学校新设立创业学院,与就业创业工作处合署办公。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宋海阔副处长

来校指导创业工作

  


  

校党委书记陈年红调研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校领导调研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召开就业创业工作经验交流暨促进会

  

二、建设一支队伍

创业教育成效关键取决于教师。2010年3月,我校举办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2014年5月,举办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班。目前,我校取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认证高级职业指导师  3人,职业指导师35人。取得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认证“高校创业指导师”  54人。参加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生涯教练(BCC)、创业意识(GYB)、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模拟实训(ETP)、创业辅导(CEFE)、网络创业培训等师资培训40余人次,其中生涯教练(BCC)26人。学生申报校级大学生创业项目、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时,二级学院为其选配专业教师指导。面向校企合作项目企业负责人或创业成功校友聘任大学生创业导师55人。

  

  

举办国家“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

  


  

举办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班

  

  

参加国际生涯教练(BCC)培训

  


  

举行大学生创业导师聘任仪式

  

三、划拨一笔资金

经费保障是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基础。2009年12月,学校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每年投入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遴选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2012年、2013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从2015年开始,学校每年设立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设。学校积极争取安徽省、淮南市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共获得淮南市财政79.15万元专项资金和安徽省财政1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莉(时任省人社厅厅长)来校调研指导创业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淮南市委书记沈强来校调研指导创业工作

  

  

省人社厅副厅长刘少华来校调研指导创业工作

  

四、提供一块场地

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是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平台。2012年6月,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使用面积约2000平方米,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创业项目工作室、创业项目重点孵化室、创业培训室、创业模拟实训室、创业教研室和创业咨询室,并在公共空间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旨在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创业项目孵化以及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一条龙全程指导服务。引导支持教师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专业实验室和艺术、机电等实训中心面向学生开放。2016年9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整体搬迁至学生二食堂三楼,与“新民智”众创空间统一建设,总体面积约3000㎡,其中用于项目团队办公面积约600㎡,用于公共服务面积约2400㎡。

  

  

创业学院、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外景,创业项目工作室、培训室

  

五、形成一套制度

制度建设牵涉全局和长效机制,是创业教育工作有序开展的依据。2009年以来,学校制定了《淮南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淮南师范学院创业基金管理办法》、《淮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创业模拟实训室管理规定》和《职业咨询师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加强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投、融资力度,学校与北京方富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金葵花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融)资及孵化战略合作协议》。学校把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列入二级学院就业创业工作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签订《大学生创业项目投(融)资及孵化战略合作协议》

  

  

举行就业创业工作总结表彰暨目标责任书签字仪式

  

六、开设一类课程

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学校在2013年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大学生创业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2个学分,共32学时,其中12个理论课时、20个实践课时。2015年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将理论课时增加到18个学时。2014年4月,成立创业指导教研室。2014年联合省内十一所本科高校牵头编写具有校本特色和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案例的《大学生创业基础》教材。通过遴选在考研升学、学科竞赛、社团活动、就业创业等大学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编撰、正式出版了《职为成长——大学生涯叙事精编》校本案例。引导专业教师充分挖掘资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和融合创业教育,鼓励开设《创业管理学》、《成功学》、《企业文化》等创业类公共选修课。建立了“淮南师范学院创业教育”专题网站和“淮师院career”微信公众号,提供创业政策、项目申报、校本案例、视频报告、网上课堂等服务。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免费开展创业培训,2011年以来,举办“创业意识(GYB)”、“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模拟实训(ETP)”等培训班,培训学员2900余人次。

  


  

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集体备课会

  


  

举办大学生创业模拟实训培训班

  

  

举办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优质示范课教学大赛

  


  

编写出版校本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职为成长——大学生涯叙事精编》

  

七、打造一种品牌

品牌效应凝聚学生,文化育人润物无声。近年来,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教学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暨创业大赛、“直通职场”模拟面试大赛、“崇德尚能”模拟教师大赛、“修身立业”求职礼仪大赛、“无奋斗、不青春”就业创业服务月、校友创业论坛、校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及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等届次化、品牌化主题校园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学校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和专长申报创业项目,校级创业项目分为特别资助、重点资助和一般资助三个类别,可申请入驻创业孵化基地。2013年以来,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6项。与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共同策划大学生就业创业励志小说《求职公寓》于2015年6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以来,我校连续获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暨创业大赛“最佳组织奖”,5人获金奖,9人获银奖,铜奖若干,其中1人参加全国大赛并获三等奖。在历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分别获金奖2个、银奖8个、铜奖和优秀奖若干。在历届安徽省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中,我校连续获“最佳组织奖”,参赛教师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4人。在历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获“优秀组织院校”称号,参赛团队获金奖5个、银奖15个、铜奖若干。

  

  

我校获全省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最佳组织奖”,

教育厅副厅长解平为一等奖获得者、我校李海燕老师颁奖

  

  

莫东芳同学获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之星金奖,学校获“最佳组织奖”

  

  

与浙江携职策划出版就业创业长篇小说《求职公寓》

  


  

开展“无奋斗、不青春”就业创业服务月系列活动

  

  

举行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会

  

  

举办“崇德尚能”模拟教师大赛

  

  

举办“修身立业”求职礼仪大赛

  

  

举办校友创业论坛

  

八、扶持一些社团

学生社团活动是创业项目的重要来源。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各具特色的社团文化有利于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可转化成为创客文化。近年来,我校学生社团总数54个,其中创业类社团近20个。通过对创业就业类学生社团加强指导和扶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开展经常性的创业就业主题社团活动。引导鼓励那些既有创业意愿又有合适项目的社团成员申报创业项目,把社团活动转换成为创业实践。如“思创电脑爱好者协会”负责人夏杰创办了“思创科技有限公司”、“光影视界数字媒体协会”负责人肖祖光创办了“蚂蚁影视工作室”等。

  

  

举行商界企业家高校巡讲活动

  


  

举办校园职场达人竞聘大赛

  


  

举办“直通职场”模拟面试大赛

  

  

举办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主题报告会

  

九、立项一组课题

课题研究引领思想,创新思路,指导实践。2010年以来,学校设立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校级专项研究课题,共资助立项160余项,其中创业类50余项。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意识、能力、课程、校园文化、创客空间、条件与保障、校本案例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近三年来发表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论文20余篇。创业类研究论文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近10篇。2012年以来,获批立项省级、校级创业类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参与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申报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研究。《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创客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构建》获批201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研究成果《走进职场——职业生涯人物百家访谈录》正式出版发行。

  


  

获批201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汇编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成果

  


  

在校友企业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在浙江省商务人力资源交流服务中心建立就业创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参加教育部2018年高校就业创业高级研修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沙龙”

  

十、树立一批典型

同伴教育、校本案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其教育功能无可替代。2011年以来,我校学生在工商部门注册创业100余人。近年来,有创业意愿和创业的学生人数快速增长。通过树立和宣传一批校本创业典型,推荐在校报、省市有关媒体和新媒体报道创业事迹,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榜样示范作用,积极传播青春励志正能量。如:2012年,搜科创业团队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总决赛银奖。2013年,真情珍品创业团队获得“淘宝杯”全国创业大赛特等奖。2014年,“三心”E站创业团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2015年,安徽大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获得首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全国总决赛铜奖。2004届毕业生郑之华,在某知名证券公司成功扶持几家公司上市后放弃高薪工作,与合作伙伴创办北京方富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10月成功登陆新三板挂牌交易。2008届毕业生、大学生村官胡宁创办安徽强农牧业有限公司,带动就业300余人,先后获评淮南市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2009届毕业生张龙,在资金、场地、人员“三无”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毅力成功创办六安市音乐之声艺术有限公司(专修学院),现有专业教师80余人,已培训学生5000余人次。2014届残疾毕业生计国军创办小计生态养殖场、淮芡专业养殖合作社,带动130余人就业,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蚌埠市人大代表,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双创之星”荣誉称号。

  

  

“三心E站农民工子女成长家园”创业团队获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金奖

  

    

“搜科互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业团队获第八届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终审决赛银奖

  

    

“真情珍品”创业团队获“淘宝杯”全国大学生新锐网商

创业大赛特等奖,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与获奖选手合影

  

   

“安徽大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业团队获得首届

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

  

结语

  

当下,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应运而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和公平正义,还能够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关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说:“如果大多数中国人,因为从事挑战性工作和创新事业获得成就感,而不是通过消费得到满足的话,结果一定会非常美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创业型就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影响就业政策是否成功的核心。淮南师范学院加强“创业教育十个一工程”建设,旨在深化拓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生实现创业就业梦想。构建并着力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职责职能之所在,而且是服务社会和历史使命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