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之笔•实验室篇】突出中心地位 服务人才培养 全面提升和优化实验教学条件
发布时间: 2018-12-01

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学生完成学业的必备条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以来,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的办学定位,在国家“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的支持下,着力推动了应用型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教学改革等工作,加大了实验室开放力度。实验室资源条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进一步坚强。 


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设立实验与设备管理处对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工作进行归口管理;启动并完成了实验(实践)中心的调整和实验分室的设置工作,建立了校、二级学院两级实验室建设管理体制。现学校15个二级单位共设置21个实验(实践)中心,其中校级公共教学平台8个,二级单位综合教学实验平台13个。

构建了校、二级单位、实验分室、使用人四级仪器设备管理体制;明确了各实验中心的管理主体是二级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负责实验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各实验分室均设实验分室负责人和安全责任人,实现了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的层级化和全员化管理,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责任更加明确。整合后的实验中心,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实验室的活力大大提升,实验室对教学、科研、学生科技活动等的促进作用大力增强。

学校先后制定了《淮南师范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程》、《淮南师范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淮南师范南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的基本规范,规范了学校按标准配备实验人员、规划实验场所、购置教科研仪器设备,确保实验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校领导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到各二级学院实验室、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调研,帮助诊断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凝练专业实验室建设方向。


实验教学资源及公共教学平台建设

1实验教学用房及运动场馆

学校把实验(实践)教学用房建设当成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验功能,办学条件明显提升。2012922283平米的1期综合实验楼群建成投入使用,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物理实验中心、基础电子实验中心、电子信息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相继迁入新的实验场所,学校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的实验室,缓解了实验室分散设置、难于管理的窘境。2014年建筑面积34830平米的2期综合实验楼群开工建设,20165月建成投入使用,生物工程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化工与材料实验中心、经管实验中心、法学综合实验中心、金融与数学实验教学中心迁入新址,基本缓解实验用房不足、分区上课的矛盾。

  

2016-2018年期间,学校还对1440平方米的工程训练中心进行改造,新建了1215平米体育表演综合训练馆、2275平米小球馆、4750平米素质拓展训练基地、改建了第二个标准运动场。2015年,学校启动信息综合楼的建设工作,面积41000余平方米,预计20199月可投入使用。

  

2、经费投入及教科研仪器设备

学校围绕工程技术、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经济管理和教师教育五大专业群对实验室进行总体规划,构建“3+1”实验平台体系,即:基础教学实验室(中心)、专业教学实验室、学科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研究所)及公共教学服务平台。遵循“两个统筹”  和“一个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科研实验室建设,统筹配置公共资源与专业实验室。在先保障人才培养基本需要运转要求的前提下,引导各二级学院挖掘特色,打造亮点和品牌实验室。

2015-2018年,学校累计投入本科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8835万元,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补充与更新,建成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实验室、教师教育实训中心、会计虚拟仿真实验室、食品工程与工艺实验室、金融工程实验室等一批亮点、特色实验室;建成了工程训练中心、艺术实训中心、模拟法庭、素质拓展训练基地等一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2015-2017年新增教科研仪器设备6939万元,设备台套数6763台件。截至20181130日,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80亿元,生均约9331元;单价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209台件,总值4378.8万元,40万元以上精密贵重仪器10台件,设备值864.12万元。

  

2015-2018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一览表

截止日期

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当年新增仪器设备值(万元)

当年新增值所占比例(%

生均设备值(万元/生)

2014.12.31

9465

1011

12%

0.52

2015.12.31

11877

2412

25%

0.63

2016.12.31

13479

1602

13%

0.70

2017.12.31

16404

2925

22%

0.85

2018.11.30

18007

1043

6.15%

0.93

截至20181130日,仪器设备总值比2014年底增长了91%,仪器设备更新较快。

3、实验室及公共教学平台建设

(1)全校公共平台建设

实施全校性公共实验平台建设计划,建立了工程训练中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物理实验中心等多功能、开放共享的校级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抓住学校推进信息化契机,重点是整合公共教学服务平台,完成了教学巡查系统、微格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公共服务平台对教学的支撑作用逐年增厚,在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开设的实验课时任务量达30万人时,每年有近2000名学生在微格教室里开展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工作。仅2017年教师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达134450节次,多媒体课堂教学占课堂总学时比例为67%,主干课程多媒体课堂使用率为71%。

  

  


2015-2017年多媒体教室使用情况统计表

学年

教室总学时

多媒体课时

多媒体课时

2015

241336

151076

62.6%

2016

263211

168455

64%

2017

271275

173616

67%

现有各类教室252间,座位数22585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43个、座位数16279,语言实验室11个,座位数624个。多媒体教室占比及座位数占比分别为56.7%72.1%,百名学生拥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85。通过三期连续投入360万元,建成了覆盖所有教室的教学巡查系统(标准化考场),可以组织5000人以上的国家级考试,可以通过教室监控设备实现教学过程的反馈、教学行为的纠正;拥有常态化录播教室19个、微格教室16个、智慧教室5个;学校有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各类实验室47个,教学用计算机3500台,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8台。各类教室在保障日常教学前提下,课余时间全部对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2)专业公共实验平台建设

突破院(系)、专业壁垒,实施专业与课程群的共享性公共平台建设计划,建设服务于多专业、多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类、艺术设计类、生物化学类等专业实验群的共享实验室建设。电子基础实验室、传媒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电子工艺实训专业共享性公共实验平台对全校35个专业,100门课程提供实验实践教学支撑服务。

  

(3)专业实验室和示范中心建设

实施专业实验室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计划,把实验室建设与增强学生科技竞赛能力、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提高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水平结合起来,集中实验室建设资金,改善重点专业的实验室装备条件,分步建设一批校级重点或示范中心实验室,打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平台,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及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保障。

截止2018年9月,学校拥有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训中心、生物实验中心、美术与艺术设计实验中心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生物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财务管理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两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示范中心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其中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多批次接受兄弟高校暑期实践教学小学期实训教学活动,艺术与设计实践中心引领同类实践基地建设。

  

(4)开放实验室及创客空间

努力探索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机制,鼓励二级学院实验室向学生以学生科研活动、学科与技能竞赛、学生创新与创业等项目开放。形成了E8(计算机学院)、电子设计大赛(电子工程学院)、智能汽车大赛(机械学院)、数学建模大赛(金融学院)、大学物理竞赛(电子工程学院)等持续开放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及支持其运行的开放实验室。

2015-2017年我校成功培育了19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并顺利获得省级立项。

(5)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以国家发改委立项、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CERS计划)”为契机,依据分散放置、相对集中、共享共用的思路,推进淮南师范学院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校分析测试中心、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大型仪器设备实现了与“安徽省大学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的对接,为学校师生查找和共享使用兄弟高校的大型科学仪器和兄弟院校共享使用该校的科学仪器提供条件,提高了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水平。截至2018年12月,接入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有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同步分析仪、电化学工作站、酶标定量测定仪、热线热膨胀系数测试仪、正置显微镜等设备。

  

 

实验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大力推进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构建了包含公共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综合实训4个模块,观察演示、验证性、综合设计性、创新设计性4个层次的“四层次四模块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实验学时在18学时以上的要独立设课,对非独立设课的要确定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合理比例。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通过修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方式进行固化。2016-2018年根据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情况对实验教学大纲进行了动态调整,在实验项目建设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2018版实验教学大纲,全校624门实验课程(或课程实验)共设置实验项目5195个,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916个,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达36.9%,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门数占比为88.30%。

尝试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工程技术类专业加强了虚拟实验室建设,开设了虚拟仿真实验。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物流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专业都开设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或仿真实验项目。其中生物虚拟仿真实验室、会计虚拟仿真实验室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单位;将科研项目内容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是教学内容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如生物工程学院王顺昌教授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PI3K途径介导的依赖于秀丽线虫p53的砷暴露细胞凋亡于增值的分子机制研究》的内容转化为《遗传学实验》、《细胞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以线虫为研究生物的实验教学项目。

智慧教室、翻转课堂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试点方向,其中机电工程学院伍龙老师的《单片机原理》实验就是基于翻转课堂来开展教学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增强了实践育人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015、2016、2017  三年间,全校开出实验项目数分别为4708、5015、5160,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分别为1781、2124、2092,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占比分别为37.83%、42.75%、40.54%,实验课程门次646、700、734,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门次532、602、629,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门次占比分别为82.35%、86.00%、85.69%,实验开出率100%。

  


实验室开放

学校大力推行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定《淮南师范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要求各实验教学中心、实习基地、创新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必须对全校学生开放,并作为考核实验室效益的重要指标。

各二极学院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并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提升实验室开放效果及受益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项目。如计算机学院的E8网络工作室、阿磊巴巴创客、机器人等团队,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子设计、机电工程学院的智能汽车、电梯控制、金融学院的数学建模等竞赛项目,他们均是常年进驻实验室进行基本训练、知识提升、项目开发等课外创新实践训练和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团队效应。

2015-2017年度平均每年“支持百名优秀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基金”项目200项;2017年以团队形式进驻实验室的学科与技能竞赛项目261项;工程实训中心每年为1300  余人提供实训或机械加工场地。近三年,学生利用实验室条件开展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实验室在面向在校学生开放的同时,还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能,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连续两年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此项活动成为我校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联接学校与社会、沟通科技与生活、展示学校魅力一张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