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髓缘,“薄”爱成真——记淮南师范学院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陶正薄
发布时间: 2019-11-01

作者:韦婷 审核:方川 上传:李毅

  

  


致一颗顽强的种子

“孩子,当你能看懂这封信的时候,应该已经上学了,也说明你健康的长大了,那时的我一定很欣慰。

当我得知你是一个一岁多的孩子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家里有个和你一样大的妹妹,她还不会走路呢,可是至少可以开心地在地上来回翻滚。想到你只能在医院里艰难地维持着生命,心中百感交集。我不知道未来的你会经历些什么,可我想你一定是一颗顽强的种子,在大家为你创造的土壤里,一点点地努力着,生根,发芽,成长为不凡的自己。

我希望你将来要珍惜每一寸时光,因为你的身上,凝结了很多人的努力和希望;我希望你将来不甘平凡,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我希望你将来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有长在心底的善良,有刻进生命的坚强……”

——这是一个21岁的大学生写给一个刚满周岁的小朋友的信(节选)

 

髓缘,让幼小的生命不再苍白

“滴答……滴答……滴答……”,时间一秒一秒地流过。1031日上午9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细胞移植病区血细胞分离室内,21岁的陶正薄安静地躺在床上,开始捐献造血干细胞。当血液通过导管流向血细胞分离机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正在进行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

20197月正在紧张复习准备考研的我校电子工程学院学生陶正薄接到了淮南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位刚满周岁的血液病患儿骨髓配型成功时,陶正薄既激动又幸福。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和千里之外一个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的血液病患儿的命运紧紧相连。

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是他们生存的唯一希望,而在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配型成功率只有上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他才刚满周岁,生命才刚刚开始,如果能让他重获新生,我义无反顾。”陶正薄坚定地说道。这份突如其来的髓缘,让一个幼小的生命不再苍白,让一个被病痛折磨,甚至濒临破碎的家庭又重燃了希望。

 

爱心种植,一朝成真

看似突如其来的缘分,其实是早有准备。

大一刚进校时的一个周末,学校红十字志愿者照例举行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陶正薄径直走向献血车,负责活动的志愿者本想向他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他却淡淡地说道:“不用了,这个我很了解!”像他这个年纪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十分了解的人并不多,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儿时的经历。

小学五年级时,陶正薄家里的一位亲戚因为白血病离开了。突如其来的病魔,犹如晴天霹雳,让整个大家庭痛心不已。那个时候的小正薄还不知道白血病是什么,造血干细胞又有什么用。此后,同班同学的妹妹也被查出白血病,为了帮助她,陶正薄从自己为数不多的生活费里拿出了200元帮助她。最后,同学的妹妹还是离开了。病魔从不会夹带善意,此后家族里又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因患急性白血病没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配型而早逝。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陶正薄从电视上看到,有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了一个白血病人时,他开始对白血病、造血干细捐献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过往的记忆,苍白而无力。白血病、造血干细捐献在陶正薄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大学刚进校时,看到校园里的献血车,得知这里可以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时,他不假思索地做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采集,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陶正薄每年都坚持献血,或许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每每想到微小的举动都会帮助到别人时,他都会告诉自己,“这很值得”。2017年淮南好人馆在我校开馆,中国好人张宝跨国捐髓和90后小伙史珂捐髓拯救一位年轻妈妈的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陶正薄。那时,他并不知道埋在心底的种子什么时候会开花。直到20197月,他接到淮南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那颗埋藏在心底的种子终于要开花了。就这样,陶正薄成为安徽省第200例,淮南师范学院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生命接力,全力以赴

“挽救生命是来不及多想的,必须很快做出选择。”骨髓捐赠不是一件小事情。陶正薄不知道如何和父母开口,生怕他们因不理解骨髓捐赠而担心、顾虑和反对。就这样,忐忑的陶正薄纠结了很久,在想好了对策以后,他终于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让陶正薄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在电话那头坚定地说道:“救人是好事,我们支持你的决定,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全力以赴!”家人的豁达开明让陶正薄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事情总是一波三折。临近捐献,陶正薄体检竟有两项指标不符合捐献需求,“可是千里之外的那个孩子怎么办?他等不了!”面对突如其来的体检结果,陶正薄有些慌了。思考了很久之后,他决定暂停考研复习,调整作息,规律生活,注意饮食。经过复检、再检,就在第三次体检时,身体指标过关了,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为了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1026-31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五天半的时间,陶正薄11次注射动员剂,31日上午9-10点半,一个半小时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个过程让陶正薄终身难忘。他激动地说道,“在第5次注射动员剂的时候,我感觉到体内开始有了反应。等到正式捐献的时候挺紧张的,感觉自己的胸前骨、肋骨、腰椎骨都有酸痛的感觉。但同时又很幸福,幸福的是自己在挽救生命的道路上终于到了最后一步,期待千里之外的那个幼小的生命可以重获新生。”


“薄”爱,亦是博爱

1031日上午10点半,采集造血干细胞正式完成。病房里,亲友、老师、医生等一直陪伴在身边。面对众多的赞许,这个阳光大男孩儿显得有些羞涩,“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尽了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而已。我现在更多的感受是幸运,幸运的是有机会可以挽救一个生命。未来,希望自己能对得起身边人的期望和赞许,影响更多的人,争取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陶正薄做出这样的义举,我为他感到骄傲但并不意外。因为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一直都是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有担当的好学生。”陶正薄的大学辅导员何明霞老师说。尽管陶正薄一直说自己只是尽了微薄之力,但它却让一个幼小的生命得以延续,“薄”爱,亦是博爱!生活中,正因为无数个像陶正薄一样的“薄”爱义举才汇集成了更多人的博爱奉献。生命是脆弱的,经不起病痛的折磨,但因为有爱,生命变得异常顽强,也正是这份陌生而又温暖的爱,生命才不停创造着奇迹。


最好的毕业礼物

四年的大学丰富而多彩,无论是学习、班级事务管理还是志愿服务他都收获满满。“但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经历是自己收到的最好的毕业礼物。因为挽救一个小生命,让一个家庭再次充满欢声笑语,真的很幸福。陶正薄开心地说道。

不负青春,花香满径。因为一次努力,让别人的生命开一朵花。每一个看似微小的义举都如雨露般浸润着生命的美好。陶正薄的事迹感染和鼓励了很多人。他说,“希望通过我的真实经历,告诉身边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一点都不可怕,只要多一份坚定,就有可能点燃别人的生命之灯。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