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零距离” 国培送教点“火种”——淮南师范学院“国培计划(2020)”贫困地区“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实施侧记
发布时间: 2021-01-04

作者:刘媛媛  摄影:刘媛媛  审核:陈迅  发布:唐莹

为精准实施乡村教师扶贫攻坚行动,做好“国培计划”贫困地区“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提升对口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由继续教育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20)”安徽省贫困地区“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目前已顺利完成。项目从20201120日启动,1218日结束,培训以集中培训与跟岗研修(跟岗研修分批分学科实施)、送培送教(送教活动分县实施)等形式开展,培训对象是来自于寿县十字路学校和利辛新张集中心校的100名中小学教师。项目培训以整校帮扶为推进原则,涉及小学、中学2个学段,16个学科,是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教育扶贫的重要项目。

为了做好这次国培项目,服务基层,学校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淮南师范学院副校长陈永红教授主动关切国培项目申报与实施筹备工作,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陈迅带领国培团队认真学习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带领国培团队深入一线,了解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了解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做好培训工作,继续教育学院组织召开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对接会,邀请校领导、相关项目县教体局师训部门、教师进修学校、对口帮扶学校的负责人及淮南市、区教研室核心成员参加会议,就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等培训实施的细节工作达成一致。继续教育学院顶着工作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深入谋划,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推动当地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本次培训在课程设置和培训方法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寿县、利辛两地学员的学科需求和学员作为学习者的个体需求,着重把培训需求和有效解决学员的问题作为培训的依据,针对学段与学科人数的具体情况,按需施训,供需对应。培训内容分为五大模块:一是师德及教师素养的提升;二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三是教学理论知识提升;四是围绕“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五是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具体采用三种形式实施:一是集中培训,邀请了省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教研员及中小学一线教师,围绕五大模块,做了不同层面的报告和案例剖析。这些报告和案例,通过追踪前沿,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引领,开阔了学员的视野,激起了他们思想的碰撞。二是跟岗研修,安排参训学员赴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淮南市洞山中学跟岗研修,并安排结对指导教师指导其学科教学。参训学员通过示范展示课,学习优质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带教导师的“一对一”指导,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深刻感悟指导教师与跟岗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在理论学习中实践,在反思实践中提升。三是送教下乡,针对学员普遍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和课程设计,安排中小学教学名师分赴寿县、利辛的两所学校现场送课共计11节,并由专家进行评议与指导,通过名师示范引领与指导交流使学员在实践中加深对国培的领悟,在备课、磨课、反思中进一步成长。



在做好送教下乡活动的同时注重凝练培训特色。一方面帮扶对口学校提升管理领导力,按照“贫困地区‘一对一’帮扶项目”文件要求,指导帮扶学校优化办学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促进校长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本次培训在对参训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校长专业发展,选择“学校管理领导力提升”作为培训主题。邀请淮师附小校长沈建山和淮南山南一中校长李诚加入领导班子帮扶团队,通过管理和教学两方面为抓手同步推进学校稳步发展 。一方面帮扶促进对口学校教育技术与学科融合,提升帮扶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能力,通过集中培训、送课到校等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专项能力能力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帮扶学校建设自己的校本信息化教学培训课程与资源,能够利用自身资源及条件开展校本信息化教学实践,形成良好循环。同时帮扶对口学校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为了使学校体育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设置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专题,引导教师与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补齐短板,特色发展,凝心聚力,协同育人,开齐开足体育课,帮扶对口学校打造体育特色校园,营造育人文化。


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工作,我们还组建了一支团结务实的培训工作团队,分别负责教学管理、生活起居、跟岗活动安排、后勤保障、专家联络,车辆调度等,既有各自明确分工,也要协调配合,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学生助理协助班主任做好国培管理工作,全天跟班,与学员同吃同住,切实关注学员在学习与生活上的需求。通过广泛听取学员意见,解答学员疑问,力求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改善培训环境,提高培训质量,提升管理水平。

广大参训学员在这次培训中,不仅在师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及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参训教师的教育情怀,调动了广大教师自我教育经验的潜在价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批学员回到工作岗位,他们一定能成为教育之“火种”,辐射教育思想,成为教育扶贫的先行者,能够成为贫困地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一定能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