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之笔•科研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教融合,服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 2015年以来学校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 2018-11-29

2015年以来,淮南师范学院的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立足于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彰显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的办学定位,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科研服务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为导向,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扎实开展应用性研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切实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立足学校定位,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应用型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

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教师先后主持国家基金项目25项,2015年以来,获批三类以上(省厅重点以上)项目189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项目8项,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4项,省科技计划项目19项,高校省级科研重点项目143项。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项校级科研项目287项;出版专著、教材23部;发表论文929篇,其中二类以上期刊论文234篇;教师获各类专利授权179项,其中发明专利53项,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151-9月,学校获发明专利数量在全省高校排名第102017年学校进入全省发明专利百强系列。

学科与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目前学校拥有“物理化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高校应急管理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低温共烧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015年底,“安徽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获批安徽高校智库项目立项建设。学校省级学科和学科平台数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现有5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校级研究中心与实验室。几年来,各重点学科和学科基地切实凝炼方向和汇聚队伍,不断加强科学研究和基地建设,学科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学术特色日益凸显,在学校学科建设中起到了示范与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全面启动。依托省级、校级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级和省厅级项目,一批学科方向一致、研究领域相通、研究兴趣相近的学术研究团队已然形成。学校现有“环境安全评价和生态修复创新团队”等4个淮南市研发创新团队”,“光电转换和储能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研究”等7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2015年,遴选成立“矿用电子技术研究所”、“资源型城市中小微企业研究所”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这些创新团队与研究机构的设立,专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服务社会和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定位,先后与界首市、寿县、毛集区、凤台县、潘集区、经开区、高新区、阜阳颍泉区、宣城市、萧县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15年起,学校先后与淮南市人民政府共建淮南师范学院大数据学院、淮南市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淮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共安徽早期组织研究中心、淮南成语典故研究院等合作平台;与市委宣传部、沉治办、旅游局、教育局等政府部门,与南京云创、山河药辅、益益乳业、科大讯飞等企业开展了一系列产学研用合作。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资源型城市的采煤沉陷区治理、中小企业转型等应用对策研究,多项决策咨询成果被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用。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多次淮南地方文化及产业发展的调研,参与和主持地方文化发展规划编制,积极为地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献计献策。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承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怡养家园”失独老人社会工作服务等多项社会服务项目,被《中国社会报》以“社会工作发展的安徽样本”为题的报道充分肯定,获第四届“林护杰出社会工作项目”奖,学校获批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切实推动成果转化工作,转让发明专利3项。

二、立足学生发展,推进科教融合,服务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

鼓励科研项目研究过程转换为教学过程。学校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课题组或从事助研工作,或以教师科研项目的子项目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促使学生带着课题进行学习或参与调查研究,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2015年以来,选题来自教师科研项目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542人次;20172018年,193名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110项。法学院依托省部级科研项目和研究团队,支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社会工作、文化资源等系列社会调查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大学生舆情分析工作室《舆情工作汇编》已印行9期。

鼓励科研成果转换为优质教学资源。学校鼓励把研究成果融入课程内容,转化为实验设计、实训项目、案例教学等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应用性人才培养内容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近三年,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41个;举办专题学术报告200余场;2015-2017年,自编实验讲义36种。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和《材料设计与制备综合实验》等实验项目均来至于教师的科研课题,生物工程学院由科研成果转化的两个实验项目“秀丽隐杆线虫生殖细胞的细胞凋亡检测和线虫胚胎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并纳入由北京大学主编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第2版)》教材。

鼓励科技创新平台转换为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制订了《淮南师范学院教育科研资源有序开放实施方案》、《淮南师范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等制度,鼓励校内实验室依托学科竞赛、学生科研立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毕业论文(设计)等项目面向全体本科生开放。一是向本科生开放。三年来完成课内实验室开放360 万人时,依托实验室开放开展的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项目获省级以上奖励857  项。2018年,200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中,有159项是依托于各类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申报的。二是向研究生开放。学校鼓励与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或兼职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这些研究生的课题实验都是在我校实验室完成的。三是向社会开放。连续两年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共接待了5200 余名中小学生和社会大众参与科普活动。

持续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双百工程”。学校从2009年起,启动“支持百名优秀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基金”项目,20092013年,每年立项100项,2014年起,每年立项200项。几年来,吸引和资助了近万名优秀大学生、每年200名指导老师投入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该项目已成为锻炼和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研究与实践指导。以“创意改变生活,创意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大学生科技创意大赛”已举办五届。几年来,10000余人次参加大赛,共收到创意作品3000余项。学校每年推荐100项以上具有一定新颖性、实用性和有产业化前景的优秀作品申报国家专利,2015年以来,学生获批各类专利授权192项。